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6:44 点击次数:100 |
督战队顾名思义是在战场上监督士兵,以防止士兵在打仗之时,出现害怕的情绪从而进行逃跑,以此扰乱军心,而这个时候督战队的作用就出来了,他们有权对逃跑的士兵予以惩罚。
东北边防军督战队
俗话说“乱世当用重典”抗日战争时期,督战队一旦发现逃跑的士兵,经过警告不听,仍然企图逃跑的则会当场枪毙,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讲的先斩后奏。
督战队在古代之时就已出现,名字众人也很熟悉:“监军”。《史记.司马穰直列传》:“穰苴曰:‘...愿得君之宠臣,国之所尊,以监军,乃可。’于是景公许之,使庄贾往。”《新唐书.宦者传.刘贞亮》:“出监宣武军,自置亲兵千人...高崇文讨刘辟,复为监军。”
根据历史资料,最先把督战队应用到战争中去的是罗马帝国,据罗马军事学家韦格蒂乌斯所著的《罗马军制》中说:皇帝往各部队派遣总督,这些人大多受过严格的训练,在战场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。
展开剩余68%其实质行为是,罗马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,是怕各军团长官有二心,在打仗之时会消极对待,因此罗马的皇帝便想出了这个一个法子,用来控制各军团首领,后来逐渐演变成督战队。
督战队有随意斩杀逃兵的权利,逃兵是否任人宰割?
北伐战争之时,张宗昌雇佣一支白俄罗斯军队,因这些人不会说中文,故而张宗昌把这支部队组成了自己的督战队,1926年的贺胜桥战役,督战队的所作所为一度震惊整个中国。
北伐军攻破吴佩孚第一道阵地后,吴佩孚率领白俄罗斯督战队,架设数挺重机枪在贺胜桥上,并对溃散的官兵喊话道:“重回战斗岗位,再后退一步者杀无赦。”当时军心已经溃散,自然不相信吴佩孚会对自家兄弟下手。
最终演变成一场大屠杀,在吴佩孚的命令下,贺胜桥上积尸累累,血把河水都变成了红色,据资料记载,白俄罗斯督战队屠杀溃散官兵2000余人,击毙旅、团长数人,最后吴佩孚为警示官兵,团以上领导人头全部悬挂与电线杆上。
吴佩孚此举激怒了溃散的士兵,恼怒之下纷纷向督战队开火,于是北伐军坐在江边看热闹,只见敌军内部相互厮杀,乱作一团,吴佩孚见此情景,怕引火烧身,仓皇驱车逃走。
抗日战争时期,蒋介石同样组建了大量的督战队,然而同属抗日的八路军却没有督战队,这是为何?原因其实很简单。因为蒋介石的兵源来源属于强制性的,而八路军则属于自愿性质。
通俗一点的讲,国军抓走家里的壮丁,家里老婆孩子父母都没有着落,这样抓去当壮丁,谁还有心思打仗,天天就想着老婆孩子怎么样了,而八路军则不一样,自愿参加八路与否从不强求。
两者对比一下,就明白国民党为何需要督战队,八路军则不需要督战队了。另外有意思的是,纵观全世界各国军队,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督战队之外,其他国家军队似乎都有督战队。
发布于:天津市